本網通訊員 李德芳
李燕紅于1991年畢業于郴州衛校,同年分配到原資興礦務局總醫院,先后在急診科、內二科等臨床一線從事護理工作。彈指一揮間,二十多年一晃而過。一頭是珍愛的事業,一頭是腦癱的女兒,沒有人數得清一個花季少女步入到人生中年所承受家庭和工作兩副重擔的漫漫艱辛與愛心無算。
一
1997年元月6日,李燕紅的婚姻結出了果實,她當上了母親。初為人母,喜悅之情不言而喻。盡管女孩早產出生,體重僅
慢慢地,李燕紅平靜了下來,她要面對現實。她在想,女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先天疾病對她來講已經不公,作為一個負責任母親,不能就這樣簡單剝奪孩子的生命。一種母愛的天性,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激勵李燕紅:為了孩子,為了治好女兒的病,她要創造奇跡,向命運抗爭。
二
從長沙回來后,李燕紅開始大量查閱關于小兒腦癱的治療方法,到處打聽哪個醫院能治療腦癱。然而,當時的醫療水平還不夠先進,全國幾乎沒有幾家醫院能夠治療這種病。她明白等待她的將是無盡的艱辛和困難,但她的內心充滿了愛的力量,于是,漫長的求醫之路開始了。
資礦總醫院有一個中醫醫師,他雖在新區醫務室上班,得知她小孩患了此病非常同情,并且很熱心的為她小孩治病。李燕紅按照醫囑,開始在醫院給小孩采用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法。為了方便給孩子治病,她向領導申請每天下午六點到晚上十二點上晚班,這樣才有時間照顧小孩,醫院科室的同事也十分支持和理解她,滿足了她的要求。每天一早,她背著女兒風雨無阻往返于三都與新區之間,上午針灸,下午她便自己給女兒靜滴腦細胞的藥,每個月的工資都只能用于昂貴藥物的支出上。給小孩針灸時,她都疼的哇哇大哭,李燕紅仿佛針是扎在自己身上那般,也情不自禁的陪著她一起流淚。就這樣,白天給小孩治病,晚上上班,由于她有執著的信念,不辭辛苦,毫無怨言,有著使不完的勁。
持續了一年時間后,小孩的病情并沒有明顯進展,仍然不能行走。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告訴李燕紅,石家莊有一所醫院專治腦癱。她立即打電話查詢聯系,并決定帶孩子去試一試。但這幾年為了治療小孩的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積蓄,根本就沒有能力再帶小孩出去看病了。醫院領導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還組織醫院同事們為這個不幸的家庭捐款。帶著大家的關愛,她和女兒踏上了路途遙遠的石家莊求醫之路。為了省錢,她沒敢買臥鋪票,抱著女兒坐了整整二十個小時的火車,雖然艱辛,可她還是感受到了希望。治病的醫院條件不好,吃住都很艱難,但女兒治療一周后便能獨站,并邁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步。當時李燕紅那種喜悅的心情無以言語,激動的淚水嘩嘩直流,她更堅信奇跡一定會發生的。在那吃不好、睡不安的醫院,她硬是堅持待了整整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里,李燕紅深刻認識到了治病的艱難,也悟出了康復治療對女兒的病是至關重要的道理,她學會了如何給女兒按摩針灸及功能鍛煉等輔助治療。爾后,在女兒病友家屬的介紹下,李燕紅一個人背著女兒,帶著行李,車舟勞頓,還去過北京等地治療。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內中艱辛困苦,常人是無法想象的。這段遙遙求醫路,李燕紅一走就是十多年。
三
屋漏偏遭連夜雨。2010年,李燕紅的父親被確診為鼻咽癌。那時,她母親已經去世,姐姐又離得遠,照顧父親的擔子便落在了她的肩上。由于癌細胞廣泛轉移,她父親于2012年便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一日三餐,都是李燕紅親自喂飯,洗澡洗衣,無微不至。2012年底,她父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老人無力地握住李燕紅的手不愿松開,眼睛里噙滿了淚花。
李燕紅在處理婆媳關系上,也堪稱楷模。與婆婆同住十多年來,從未紅過臉,吵過架,左鄰右舍都說她們情同母女。她一直把婆婆當做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照顧,和風細雨,問寒問暖。現在老人家已經八十多的高壽了,身體仍很硬朗,一家老少相處得很是融洽。
四
李燕紅是個感恩而又知恩圖報的人。她常說自已能闖過人生的一道道難關,是領導的關心,是家人的支撐,是同事、朋友甚至不認識的陌生人的幫扶,這個世界充滿了愛。
每天上班,她都以最美麗的微笑、最親切的語言、最體貼的護理、最飽滿的工作熱情來面對病人。她把自己對生命深深的熱愛,融入到護理工作的每一個對象、每一個細節之中。用心去服務,用愛去服務,把真摯的感情融入平凡的工作中,把滿腔的熱情奉獻給熱愛的護理事業。如今她在護士的工作崗位上,已默默耕耘二十多個年頭了,無一次差錯事故。她對病人認真負責的行動,也贏來了病人及家屬和各級領導的贊譽,先后獲得了“優秀護士”、“最滿意護士”、“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她雖是眾多醫務人員中平凡的一位,但她用大寫的愛,演繹了人世間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