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共事便是緣
——記貴州湘能公司下河壩煤礦礦長曹立新
一個企業、一個單位,人員數百上千,甚至幾萬,要搞好工作,創造出另人滿意的成績,需要領導層的科學決策、領導的知識水平及個人的人格魅力,要靠這個企業的團隊精神,單靠哪一個人是萬萬不可能的。所以,合作是取得成就的關鍵。煤礦也不例外,同樣需要合作精神,在貴州湘能實業公司下河壩煤礦,這里的合作處處能得到體現,合作出了凝聚力,合作有了戰斗力,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效益。
在貴州的最西部的一個小山窩窩里,湘能公司下屬有一個煤礦叫下河壩煤礦,從2007年8月開始進行改造建設,當年就產生了效益,2010年8月通過聯合試運轉驗收后,正式全面投入生產,之后每年利潤以1000萬的漲幅為公司挑起了盈利大戶的重擔。2013年,在煤炭市場極其疲軟,煤價一跌再跌的情況下,仍然可實現盈利4000萬元以上。現任礦長曹立新是位有專業知識、頭腦清醒、善于管理、很會合作的中年漢子,從2008年7月到湘能后,就扎根于此,與下河壩煤礦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建井到投產,幾乎井上井下的設施他都經過手,人們都稱他為“元老”,但不論是當“配角”還是現在唱主角,他都善于與人合作。他前任的三屆礦長,都說他會尊重人、理解人,工作上勇于擔當,不推責任,做事嚴謹科學,做人坦蕩有情。現在雖然職務變了,權力大了,但他那種為人處事的原則沒有變,對下屬,工作要求嚴格是必須的,工作中不不務實、只空談的人,批評是很嚴厲的,工作上出現重大失誤,處罰沒商量;但在8小時以外,他從沒一點架子,喝酒玩耍,可稱兄道弟。因此,礦里不管是副職還是普通員工,對曹礦長是相當尊重的,都認為與他一起共事,單位有希望,員工有奔頭,并且人人心情愉快,如不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對不住他,更沒有人想隨意離開礦井,凝聚力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曹立新同志有著深厚根底的地質技術,在湖南煤礦工作時就有“地師”的美稱,憑著他的努力與扎實,從礦總工程師、礦總支書記到今天的礦長,一步一個腳印在湘能成長起來。目前,該礦在他為首的礦班子領導下,已把礦井建設成為了安全上能讓上級放心、生產上不要領導操心的標準化礦井。特別是在安全生產與質量標準化建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連續四年實現了安全生產,連續二年被當地政府評為安全工作一等獎,2012年地方政府先后兩次在該礦召開安全工作現場會,真正成了“政府放心型”礦井。
嚴格科學管理、堅持制度管人、把住安全防線、確保均衡生產是他的治礦理念。從他接任礦長后,對全礦所有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清理和修改完善,先后廢除了23條不切實際的管理制度,重新制定了16條實用而又易于操作的管理辦法。如隊干和管理人員的下井規定、每月抓“三違”次數、值班長現場量取采高采長、材料成本超支處罰等做了詳細的規定,這些考核必須按旬或按月考核,相關部門要有原始數據,只能用數字說話,該獎的不眼紅,該罰的不手軟。通過一年的實際操作,效果良好,各項工作已邁上正常的軌道。
作為礦長,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安全工作是頭等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上級查出或部門反映的重大安全隱患,不管再忙,也要及時組織召開安全辦公會,制定整改措施,責任落實到人。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合理組織生產、確保天天均衡出煤才是保證效益的最佳辦法。要有如此結果,必須讓每個副職有職有權,因而他多次在班子會強調,只要是為了安全、為了生產,現場不論是哪位礦領導表的態、表的工,我都會同意,但也希望大家一定要出以公心,不能附帶有任何的人情觀念。權力下放就是信任,同時也是一種責任。副職們有了權,工作的勁頭就大了,處理問題的底氣也有了,促使班子成員擰成一股繩,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大增強了班子的團結性和合作性,大小問題也就能及時得到解決。
技術工作是煤礦產生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樣也是生產力。采掘布局不合理、不科學,或者施工一條報廢巷道,損失不是幾仟,是幾萬甚至幾十萬;施工過程中對系統考慮不周,處處沒有為施工方便著想,那勢必就要增加員工的勞動強度,也會影響施工工效,有時因為一個人的技術不佳或責任不到位,技術事故就發生了。曹礦長做為搞技術出身的基層領導,20多年的煤礦工作經歷,所見所聞不少。因此他除了重要工程必須召開會議集體研究再做決定外,還要求礦領導要對工程設計、各種規程的審核把關要嚴,技術人員現場做事要仔細認真,發生技術事故,不論大小,都要開分析會,讓所有技術人員受到教育,使別人的教訓能成為自己的經驗。他多次在各種場合強調:工程技術人員要多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向書本學、向老工人學,不學無術之人到哪都沒市場、沒前途。為了促使工程技術人員自覺學習,今年6月他親自出題,對技術人員進行了一次技術理論考試、一次井下質量標準化評分標準考試,不及格的要補考,并扣除一個月的技術津貼。如果一年內發生一次或以上較大責任技術事故,技術津貼減半或取消。
“技術工作需要嚴謹,來不得半點虛偽”。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今年3月,1134工作面風巷在施工中因遇地質構造,煤層突然消失,有個別同志認為風巷不宜再往前送,主張就地開切眼。但如果按此方案施工,工作面長度將縮短80米,減少原煤產量28000噸,同時還將造成采煤隊一個多月無煤可采。對此,做為礦長,他沒有急于表態,而是組織生產技術部門的同志召開“諸葛亮”會,根據過去已揭露的地質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最終決定繼續向前掘進,不到10米,煤層又恢復正常,從而又可多采原煤近20000多噸。
煤礦質量標準化建設,不僅是行業的要求,更是安全的需要。標準化建設管理在干部,現場落實在班、隊長。在下河壩煤礦,工程質量考核的獎罰力度非常大:旬檢一次不合格,罰施工隊2000元,隊干班長400—200元;公司月底驗收不合格,罰隊4000元,隊干、班長600—300元,并在當月工資中扣除。曹礦長要求所有檢查人員在質量檢查驗收中,要帶量具,從嚴從細,每旬的檢查,其結果不但要聽匯報、更要看數據,不能一人說了算,不準有“照顧合格”、“暫不定級”的表述,按標準要求,是優則優,是差就是差。讓有質量意識的隊伍和隊干得實惠,讓不搞質量或沒質量意識的人吃大虧。該礦采二隊、掘三隊,工程質量不論平時還是檢查總能一個樣,始終保持優良工程,這兩個隊在礦結算的工資總額要超其它隊的20%,隊干質量獎每月不少于800元,這兩個隊償到了甜頭, 因此他們從隊長到員工,搞質量從不馬虎,不達優良不放手。采二隊、掘三隊也就成了礦里質量標準化建設的“名牌”隊,也是湘能公司為數不多的工程質量免檢隊伍。
“材料就是工資,浪費就是敗家”。曹礦長對供應隊的員工總是這樣說,讓節約成本在供應隊人人有擔子,個個有壓力。回收復用、修舊利廢是隊里最看重的節資項目,也是光榮傳統,井下全年要掘進4000多米巷道,近20000根工字鋼,90%以上是回收復用的;還有軌道、枕木、道釘、電纜掛鉤等小材料,要求回收率達98%以上;對機電隊,則要求各種機電設備壞了及時回到地面進行修理,必須在36小時(電機一周)內修好待用。因機電設備影響生產兩小時以上的,罰機電隊隊干200元一次,全月影響不超過10小時,獎勵2000元。這種全員的節約精神,通過長時間就體現出成果:2013年1-9月,共節約成本開支240多萬元,噸煤材料成本在去年的基礎上下降了3元。
“關心員工 ”,曹礦長有他自己的理解與主張,搞好了安全是關愛員工生命;礦井安全生產上去了,有效益是關心員工生活;員工家庭有大的困難,幫一把,能體現國有企業“大家庭”的溫暖。今年五月,機電隊一本地員工因患白血病經醫治無效不幸去世,他立即與總支書記商量,組織全礦員工捐款,短短五天時間,捐款達16540元,當其妻子接到捐款后,連聲感謝:“還是國有煤礦好,私有企業絕無此等好事”。在隨后捐款公告貼出后,當地的員工都覺得礦里沒把他們當外人,因而扎根本企業的思想更加牢固,主人翁意思更堅定,他們覺得與湖南人合作不會讓人吃虧。
做為礦長,以身作則、模范帶頭顯得尤其重要。在班子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井下帶班,每月堅持上三個零點班,并做到帶班進跟班出;有隱患、有問題現場盯守,現場處理,不推不拖;以礦為家、以煤為業,一天24小時守在礦。今年7月,老家有個外甥結婚,這本是必須回去的,但正好碰到礦井二級質量標準化驗收的關鍵時刻,他很快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全身心地投入礦井工作。8月6日,經六盤水市安監局專家驗收,順利通過,辛勤的勞動終于換來了成果,也了卻他一個牽掛。后來有些副職和隊干知道此事,都覺得礦長是一位舍小家顧的帶頭人。
做為礦長,能做到處處嚴于律己、理解他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礦井、為了員工,同他共事,與他合作,心情是愉悅的,工作是快樂的,有這樣的帶頭人,企業必定會興旺發達,事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