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通訊員 李康保
人物檔案:朱應章是白山坪煤礦采二隊生產骨干,1989年參加工作,在白山坪的16年里,有12年是在回收棚子或支柱。二十年來,他沒請過一天傷假,沒休過一天病假,沒請過一天事假,平均月出勤26天以上,曾多次評為“最佳采掘工人”。
凡從事過煤礦工作的人都知道,采過煤后的頂板,往往非常的破碎,巷道由于壓力的作用非常矮小,甚至有些棚子因地質變化的原因扭曲變形,棚腿下插得很深,要完整的回收棚子,沒有技術的人干不了,有技術的人不愿干。在白山坪煤礦,每當這個時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朱應章。不管有多難、有多苦,朱應章從未退縮過,從沒因為苦而提出過什么要求。
去年6月份,—23610一段20多米的巷道,由于這段一直以來就有水,煤采到那兒,水跟到那兒,既不好展開工作,又不安全。由于水的原故,加上工作面受壓力的作用,老塘的支柱時不時就歪斜,給采煤造成不安全因素,為此,當采過這一段時,回風巷就留作了引水巷,以免水再跟著走。這一留,時間一長,使得這一段20多米長的巷道變得又矮又小,高不足1.4米,寬不足1米,一些棚子與棚子之間都已沒有了間距,有些棚子連同固定棚架的夾板都插入了煤里,大量的棚子扭曲變形地梁埋下去有1米多。要把棚子全部回出,就得重新用木支護把巷道升高、擴寬。但是,他們在套修的過程中,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難題,有些棚子幾架完全靠在一起,他們用葫蘆想把U型棚子拉開,有了間距之后,再參木棚子,可是,怎么也拉不動。沒辦法,他們只好硬挖,挖出的煤又得一箢箕一箢箕的送到20多米以外。朱應章本來就是高個子,巷道又矮,根本無法直腰,一個班下來,彎腰馱背的非常難受,有時實在是累了、腰痛了,他就跪在地上用手揉揉,感覺舒服點了,站起來接著又干。盡管條件非常惡劣,但是,他們憑著自己的技術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硬是100%的把棚子完全回了出來。
2007年7月下旬,采二隊所在的—2361(2)已經到了收尾階段,只剩下了七套支護梁柱,由于空間狹小,壓力集中,又有水,要在此把支護梁柱回出,等于要從煤泥里面爬,況且還有種不安全因素,因此,沒有人肯接受這個任務,有大工甚至明確表示:“不管誰去,我請客都可以,但我是不會去的。”面對如此困境,隊長又點到了他,他只說了一句調侃的話“這塊硬骨頭又得我來啃呀”。就毅然接受了這個任務。到了現場,首先抬好櫨,加強支護,然后是把煤落低,拓寬空間,做好了這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壓力小了,空間高了,工作起來也比較安全了。雖然在煤泥里行動很不方便,工效也低,但效果卻好,而且干起來也順手。一個班下來,居然回出了五套支護。回完了之后,又把這些兀梁和支柱全部拖到大巷。出班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這個班整整干了12個小時。這些年里,他回出的棚子有3000多套,最多時一個月回出90多套,能復用的達到80%,有些棚子經他的手回出,重復使用最多的達到上10次。而且他回收的棚子,只所以稱之為套,是因為他回收的不單是棚梁、棚柱,還有螺桿、螺帽、夾板,此外還有無法計數的支柱、兀梁,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節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