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孔雀東南飛”中的白沙現象
本報記者張志凌? 通訊員郭社青 郭子杰 華剛迪 李建洋
隨著用工制度的改革,煤礦人才流失、流動大,已成為全行業的一種普遍現象。而如今,白沙礦區卻成了許多工程技術人員和外來工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進得來、留得住、安得穩,能發展。白沙礦區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吸引力,呈現政通人和,人心思穩,扎根企業,熱愛本土,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甚至一些多年前出外“闖蕩”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熟練操作工人也被這里近年來的安全環境、人情氛圍、事業平臺、上升通道、發展前景所吸引,重回到這片熱土。4月17日至18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歐資源到白沙礦區調研時,稱之為可貴的“白沙現象”——
筑好“巢”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眾所周知,人的需求有很多,但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需求則是對生命安全的需求。處在安全和諧的環境里工作,是穩定隊伍,留住人才的基礎。白沙近年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安全是職工最大的利益”、“帶血的煤一粒也不要”的安全理念,實現了安全生產,這是穩住人才的最大亮點。
從2001年起,白沙礦區實施“千百萬工程”,即原白沙煤電集團對重點礦井每年拿出一千萬元,各原煤公司同等拿出一千萬元,用于礦井生產系統、通風系統、排水系統及運輸提升系統的改造;各拿出一百萬元用于“兩堂一舍”、工業廣場、礦區主干道、休閑娛樂場所等地面設施的改造。近六年,該礦區通過自籌、國債項目等渠道向井下和地面投入資金超過4億元。
如今,該礦區巖巷全部實現了錨網噴支護,煤巷實現了“U”型鋼封閉式支護,采煤工作面絕大多數實現了單體“∏”梁支護,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得到了提高。職工在這樣的“鋼鐵長城”環境下作業,真正有一種安全感和舒適感。去年,該礦區有5對礦井躋身集團公司安全質量標準化競賽前八名,百萬噸死亡率,輕傷率創造了34年來最好水平。
與此同時,該局的產能也逐年提升。十年前,該局產量一直在160萬噸左右徘徊,2007年在遭受“圣帕”洪災影響停產10多天和新星礦井筒垮塌停產9個月的情況下,產煤201萬噸。
做大了“巢”,不怕沒“鳥”棲,長高的梧桐,一定有“鳳”來。
服好務
從1992年起,白沙將每年的4月15日定為采掘工人節,今年已是17屆了。每逢這一天,該礦區給采掘工人發放慰問金,對從事采掘工作年滿20年的采掘工人發放榮譽金。同時廣泛開展“十佳采掘標兵”、“優秀采掘工人”的評比活動,給他們披紅帶花,送他們外出考察、旅游觀光。女工家屬獻愛心活動也從未間斷,“三月三”送地菜煮雞蛋、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餅,熱天送涼茶、冬天送姜糖開水。
為了維護職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該礦區各基層單位建立了礦務(廠務)公開欄,將領導收入、隊干工資、職工公分、職工工資、招待費、用車費等一一公布于眾。對于評先樹模、慰問補助,該礦區在廣泛征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張榜公示,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對于企業發展的重大事項必須經過職代會表決通過。
在政治和培訓教育上,該礦區十分關心采掘工人。該局規定評先樹模的指標采掘工人不低于50%,外送委培優先采掘工人。從2003年起,該礦區連續幾年選拔文化基礎扎實、工作表現突出采掘一線員工近200人到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進行采礦、地質、通風、機電專業的大專班帶薪脫產學習。經過兩年系統的理論學習,他們大都成了礦里的技術骨干,有的被提拔為礦領導,有的成了隊干。
給足“糧”
該礦區遵循“企業發展依靠員工,發展成果讓員工共享”的辦企宗旨。在具體分配上,該礦區實行向井下一線傾斜、向技術人才傾斜的政策。2007年,該礦區井下小工的月工資一般達到了2000多元,大工的月工資達到了3000元,最高的月收入超過4000元。來自郴州汝城縣的朱松古三父子在南陽公司淝江礦當上合同工后,每個月三個人的工資、獎金加起來上萬元。去年,他們已在礦里買了房子,全家安居樂業。
為了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加盟煤礦建設,該礦區實行了技術津貼制度。生產礦井工程技術人員按專業技術職務等級每月可享受600元至1200元的技術津貼,并按照每年2000至4000元不等的標準實施遠期獎勵,企業為每個工程技術人員建立了個人賬戶,退休時一并發放。
對于技術工人,該礦區實行了技術職能津貼制度。每年舉辦一次崗位技能比武,按照一定比例選拔高、中、初級工,分別享受每月150至60元的技術職能津貼。
在生活上,該礦區為單身職工建立了旅館化宿舍,安排專人打掃衛生、洗刷被褥、燒送開水。每年春節,各公司安排專車接送回家過年的員工,既省去了員工旅途換車、等車的麻煩,更讓他們感受到了國有企業員工的榮譽感。
目前,在白沙消除了“農民工”的概念。該礦區與所有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全部享受同崗同酬的待遇。所有員工加入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大保險”,建立了住房公積金,消除了后顧之憂。
留住人
環境上的改善,待遇上的優厚,生活上的關心,吸引了各路人才。
白山坪公司磨田煤礦總工程師朱斌,1999年下海,在福建當過家具廠廠長,后又在長沙買了臺的士搞營運。用他的話說,錢是掙了,可總覺得荒廢了專業,沒有歸宿感。聽說白沙改制后,更加重視技術人員,還為工程技術人員發放技術津貼,便于2005年到磨田煤礦當采煤技術員,由于工作業績突出,2006年提拔為總工程師。
歸屬感強、溫馨度高、企業前景好,也是白沙礦區的“門檻”日益提高。南陽公司新招采掘員工要過“三關”,即:身體檢查關、文化基礎考試關、體能測試關。湘永公司今年計劃新招采掘員工66名,報名的有139名,錄取率不足50%。
企業的良性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職工愛企如家的主人翁意識。2006年,在遭受“碧利斯”洪災襲擊,礦井被淹的危境時,馬田公司新星礦13名員工在井下堵水堅守到最后時刻,才不得已撤離。今年這場特大冰災,南陽公司淝江煤礦在礦井被淹的危急時刻,該礦職工把5000多袋重達200多噸的黃泥,一袋袋扛到了600米深的井下。他們從內心深處喊出了“保住礦井,就保住了我們的飯碗,哪怕不發工資,能背多少我就背多少”的豪言壯語。
|